
借条在手线上股票配资,借款就一定成立吗?子女不付赡养费,老人重病等钱急救怎么办?商家宣称保健品‘包治百病’,被骗后如何维权?重阳节当天,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召开“重阳敬老法治护航——闵行区涉老民事审判情况通报暨老年人权益保障民事典型案例”新闻发布会,对这些区域内养老爱老护老的社会热点进行回应,通报涉老民事审判的整体情况,发布典型案例及涉老诉讼服务举措。

据悉,从该院案件类型分布来看,民间借贷纠纷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、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位列前三。案件结构的变化清晰表明,老年群体已从传统的“生活保障型”需求,逐步向“社会参与型”需求拓展,深度融入投资、消费、就业等多元社会经济活动,也对涉老司法服务提出了更全面的需求。
在数据通报基础上,发布会发布了8起老年人权益保障民事典型案例。这些案例聚焦赡养纠纷、消费维权、监护认定、养老服务、侵权类纠纷、人格权保护等老年人高频权益受损领域,通过以案释法为老年人维权提供明确指引。
在“撤销失职监护人资格”案例中,周某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,周甲、周乙为共同监护人。周乙未配合补办周某身份证、工资卡等,未探望入住养老院的周某,亦未垫付费用。周甲诉请撤销周乙监护资格,法院经审理认定周乙怠于履行监护职责且损害被监护人利益,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。该案破解共同监护僵局,明确监护人履职底线,保障失能老人生活与财产权益,彰显司法守护“老有所养”的核心作用。
在“老年消费者地板质量维权”案例中,七旬老人陈某某从某木材经营部购买地板,铺设后大面积异响严重影响生活,与经营部沟通遭推诿,遂起诉要求全额退款。法院认定经营部未履行供应合格地板的主合同义务,支持老人解除合同的诉求,判决经营部全额退款,且案涉地板由老人自行处理。该案关注老年消费者认知弱势,明确商家对老年消费者负有更高解释、提示和审慎检查义务,鼓励老年人依法维权,推动营造老年友好消费环境。
“老年人普遍面临的举证能力弱、不会用智能设备等问题,措施如何针对性解决?”面对社会公众的期待,闵行区人民法院表示,将继续推动“法院+”多方联动解纷机制制度化,重点落实“三对接、三联动”:即多元解纷团队、派出法庭与街镇综治中心对接,实现资源共享;法院与社会化调解机构、民政部门、社区组织联动,推动涉老纠纷“一站式化解”,切实降低案件流转成本,提升纠纷实质化解效果。
在此基础上,闵行区人民法院还将持续深化涉老案件诉讼服务措施,推动立案、审判、执行环节协同发力线上股票配资,进一步加强与民政、社区、社会组织的联动合作,致力于打造更有温度、更有效率、更贴近老年人需求的为老司法服务品牌,让“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安”的司法承诺在闵行区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裴龙翔)
刚速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